首页

女王调教踩踏

时间:2025-05-25 22:29:38 作者:从“摘星辰”到智能化造车 多国青年长春感受科技魅力 浏览量:64587

  中新网陕西留坝5月15日电 题:秦岭腹地三代养蜂人的“变”与“不变”

  作者 李一璠 李文博 高文亚

  初夏时节,秦岭腹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走进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留侯镇闸口石村的“章师傅的蜂蜜园”,一栋栋五彩缤纷的“小房子”引人注目,勤劳的蜜蜂“嗡嗡”地来回飞舞。

2024年5月,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留侯镇闸口石村内“章师傅的蜂蜜园”。 高文亚 摄

  “蜂蜜养活了我们三代人,爷爷、父亲都是养蜂人。”蜂蜜园主人章朋军说,其祖辈都生活在闸口石村,养蜂已有五十余年。章朋军从小就身穿防护服,跟随大人们穿梭在蜂场里忙碌,如今,他拿起“接力棒”,担起家族的养蜂事业。

  “我爷爷那辈养蜂用圆桶蜂箱,父亲则用方箱蜂箱,现在我的蜜蜂们搬到了‘别墅’里,住进了智能蜂箱。”章朋军讲解道,圆箱养蜂虽然造价低廉,但取蜜不便,巢脾利用率和产量都很低;方箱养蜂可以随时检查,蜂巢能多次利用,但日常管理起来较麻烦。

章朋军正在用手机监测智能蜂箱的温度、湿度。  高文亚 摄

  据介绍,智能蜂箱采用太阳能供电,配备有通风口、传感器、光伏发电板等构件,不仅可通过手机远程监测蜂箱的温度、湿度、糖汁量和蜜蜂进出量等数据,还能自动投食喂水,降低了养蜂人的劳动量,也提高了蜜蜂酿蜜效率。“一年下来,圆箱一箱平均产15斤蜂蜜,方箱产20斤左右,智能蜂箱产量可达25斤。”章朋军说。

章朋军展示自己养殖的蜜蜂。 高文亚 摄

  时代在变化、村落在发展、蜂箱在改良,不变的是章家三代人以诚信为本的养蜂初心。

  “养蜂的技术没有变,都是按照祖辈的老方法,绝不掺假,但顾客购买时都会问一句‘有没有掺白糖’。智能蜂箱全周期记录了蜂蜜的采集过程,顾客质疑时我就给他们看录像,让他们放心。”章朋军说,因为智能蜂箱的入场,其蜂蜜销量可观。

章朋军正在查看蜂箱情况。 高文亚 摄

  章家祖孙三人都会在6月份开始取蜜,每年只取一次。多年来,章朋军一直严守规矩,他说:“如果当年花朵较少、天气不佳,就留五分之二或五分之三不取。如果蜜还不能保证蜜蜂自己吃,那么就一格都不能取。”

  章朋军表示,其蜂蜜园今年预计能产蜂蜜2500斤,看着养蜂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甜”在心里。同时他开始思索,如何将蜂蜜园再开发,融入留坝旅游发展的一环中?

俯瞰章朋军的蜂蜜园。 刘康 摄

  “蜂蜜园正好在留侯镇旅游环线上,游客络绎不绝。如果我把蜂蜜园打造成研学基地,提供蜜蜂知识科普、采蜜体验等项目,可以吸引更多人来此参观体验。”章朋军说,他决定今年农闲时对蜂蜜园进行改造提升,不仅要增加蜂箱数量,还要推出各类研学产品,讲好他们祖孙三代养蜂人的故事,真正打造出“蜂蜜+旅游”的新场景、新业态。

  “蜂三代”章朋军靠着对蜂蜜产业的执着和坚守,带着父辈的期望,在愈发“甜蜜”的致富道路上稳步前行。

  据了解,留坝县依托秦岭腹地优越的生态资源,加快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乡村游、体验游、研学游、康养游等一系列旅游产品,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留坝样板”。“诗画秦岭·最美留坝”旅游品牌知名度显著提高,留坝县美誉度亦不断提升,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诗和远方”。(完)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云南大理巍山县发生4.2级地震 部分列车晚点

中方谈美方抛出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包藏祸心

相声演员李伟建在剧中饰演的王德才是一个阴险的两面派。谈到如何演好这样一个反面角色,他表示,“我认为演好这个角色,先要把他内心的行为逻辑梳理好,王德才的处世哲学就是‘我要活得更好,就要想办法上位’。把这一点弄清了,人物的外部行为就有了依据和支撑。”

革命老区与青年创客如何双向奔赴?

高度互联的基础设施是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的硬件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为我所用,要形成人才、商品、资金、技术、数据汇聚的全球性枢纽。一方面,大湾区传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已形成密集发达的世界级机场群、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全球领先的货物吞吐量港口群、先进高效的高铁城轨网。另一方面,大湾区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面向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高性能算力网络体系、面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创新基础设施集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有效通道。

新疆兵团初步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每年6—10月是阿勒泰旅游的黄金期,同时也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为应对潜在的火情,每年这时候,新疆森林消防总队阿勒泰支队都会组建禾木驻防分队,实施靠前驻防。

库尔斯克核电站所在城市上空传出巨大爆炸声

论文介绍了中药芪苈强心治疗慢性心衰循证研究取得的重大原创成果:研究结果证实,与对照组相比,芪苈强心联合标准化治疗显著降低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恶化再住院)22%;分别显著降低心衰恶化再住院风险24%、心血管死亡风险17%。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